1、供需双方相互信任、相互支持,通过交流才能相互信任,有了信任的基础工作上才能相互支持。
在上述调查中,部份分岐,源自相互不信任。比如收费问题,医院抱怨先付费,后服务不人性化。而厂家认为,完成了服务用户不付款,使厂家工作难以正常进行;或者说:用户认为既然付了昂贵维修费,厂家就理应提供良好服务。但鉴于客观原因,维护、培训不尽人意,由此产生抱怨。双方如不能相互坦诚布公的沟通,就难以达到相互信任,进而不会相互支持。(如:如果双方都有相互信任基础,则就不会发生厂家因传真机坏,收不到用户银行付款收据,而拒不发货,以至延长用户设备停机时间)
如果双方有信任基础,既便是双方的口头协议,双方都会努力把此事
解决,大家都理解这一道理,为什么不向这个目标努力呢?
2、双方工程师都需要培训提升,
厂家的工程师在外语、计算机方面有优越性,但缺乏基础理论及实践技能,而医院工程师正好与此相反,供需双方工程师完美结合,处理设备故障将事半功倍。
现实情况并不乐观,厂家工程师担当了众多客户任务,对一个单位故障,多是通过计算机诊断,频繁地更换配件,一旦成功,提包走人,极少也没有时间与用户交流,加之厂家工程师资格新,流动性大,导致处理问题简单。本院工程师则最有发言权。他们环境熟悉,基础好,对多发故障的规律性熟悉。(如因三相电源缺相)和(彩超图象干扰故障),某医院一台DR设备故障,厂家工程认为是硬件故障,先后购买了三块电路和一台主机,仍不能排除故障,最后发现是电缆固定不紧所致。虽然多付款项退回,但耽误的开机率,又有谁能给个说法?所以,我们认为,厂家工程师应放下架子,打破常规与本土工程师交朋友,而厂家服务中心也应根据情况,加大对本土工程师的技能提升的支持,利用他们的优势,服务在用设备,提高设备的完好率。这样的双方互补,就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。
3、厂家应拓宽技术支持项目,调动社会资源为充分发挥设备潜能做献。
本次调查用户意见较多的是厂家培训交流少。
开展技术培训,多些学术交流是基层医院迫切需要的。通过交流,不仅会提高用户的操作、预防性维护的技能,更重要的使得用户学员有了责任感,利用院内人员管好用好自己的设备,提高设备使用率,这对用户和厂家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。
此外,社会上活跃的一些第三方维修,是部份医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某种意义上讲,也是对厂家维修的互补。有些用户原来买了厂家保修,就是因个别事例处理不好,用户愤而转向第三方保修。用户认为:价格便宜很多,且是付款灵活,他们自己买了保修,也劝说别家参与。这件事本身应对厂家有所触动。不过第三方维修有一定局限性,缺乏零配件,使得第三方举步为艰。对于老型号设备,厂家也应支持有能力的第三方维修单位,担负一些老设备维修,既解决中小医院资金短缺,又缓解了厂家战线长、人员少的矛盾。
关于维修贵问题,目前问题不可能解决。但公司应在技术支持方面拓宽项目。用户更希望厂家多些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。在设备常见故障,预防性维护措施等专业学习班。厂家若有意,学会可以承担繁琐的组织工作,只要厂家委派教员,准备好教材,即可达到相应的目的。
|